搜贴子 搜作者(贴子) 搜作者(回复)
枣庄家教网首页 | 
社区首页 > 语文专区 > 浏览
楼主
怎样让学生笔下的人物“活”起来
怎样让学生笔下的人物“活”起来

在一些同学的笔下,人物往往是静态的。怎样使人物“活”起来呢?
首先,在对人物的肖像进行描写时,不妨把人物的神情、神态以及言行的描写也“加”进去。例如:
我仔细打量着我的新同桌,1.70米的个头,不胖也不瘦,剪的是“方寸”头;往下看,两道黑眉下一双大眼睛,鼻直口阔,脸色略微有些发黑;上身穿一件白色短袖衫,下身穿一条浅灰色西裤,脚穿一双网球鞋;他左手拎着书包,右手拎着一个网兜,网兜里是几件衣服……
在“两道黑眉下一双大眼睛”之后,如果加上“眼睛一眨一眨地,眼神中透出聪颖,还有些许的顽皮”等话,就较原文生动多了;再比如在“脚穿一双网球鞋”之后加上“一看就知道是个体育健将”等话,对表现人物个性特点也很有益处;如果在段末加上“他终于被我看得不好意思了,不自然地冲我笑笑,低下头去看地面了,右脚尖在地上轻轻地擦着”就更好了。这样,文中的人物就由静变动了,就“活”起来了。
其次,心理描写不仅要写清“想”了些什么,还要把怎样想的写清楚。例如:
我很紧张,心想:老师,我求你了,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呀!我看着老师,惟恐从他嘴里说出我的名字。
“我很紧张,心想”可改为“我坐在座位上紧张极了,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,我觉得手心里在冒汗,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得见”;“我看着老师”可改为“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”。经过修改的文字,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更具体、更真实了,读着文章,我们的眼前仿佛就有一位“紧张的中学生”。
第三,人物动作描写,要紧地是把人物如何做的写具体、写详细。例如:
我不情愿地站起来,拿着书到黑板上去做题。因为紧张,把粉笔都弄断了。本来很简单的题,却用了10分多钟。
既然是“不情愿”,那么就应该是“拿着书本慢腾腾地走上讲台,先是在粉笔盒里选了半天粉笔,又写了擦,擦了写,折腾了一阵子”。动作描写最能反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,只写“做了什么”,写成后只能算“连环画”,离开解说性文字就会令人费解;如果把“怎样做的”也写清楚,写成后就成了“录象片”了,即使不加解说,人们也能看懂。
第四,人物对话描写不光要记下人物说了些什么话,还必须写出说话人的语气、语调,以及说话人说话时的神态,能把人物对话描写与人物动作描写结合进行更好。例如:
听了我的话,刘云说:“我不同意你的观点,学生嘛,应该以学习为主,不应频繁参加社会活动。”张勇接着说:“能做到学习和社会活动两不误最好。”李宜安说:“俗语说顾此失彼,两样都不误是不现实的。”班长说:“大家不要争论了,既然学校安排了这次活动,就一定又安排的道理,大家还是自我参加吧。”任放飞说:“还是班头说得对,少争论,多做事。”
刘云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物,应该这样写:“刘云‘霍’地站起来,快速地说”;张勇似乎没有什么主见,他发表看法时大概是这样:“张勇怯生生地站起来,没说话脸先红了,他左右看了看,声音低得只有他自己才听得见”;李宜安应该是个有点“见地”的学生,不妨给他戴上副眼镜,让他推一推鼻梁上的眼镜之后才说话;班长显然有些“决策”水平,不妨让他“摆摆手,语气坚定地说”;任放飞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学生,他说完话之后理当有一个幽默性动作或神态:“他撇撇嘴,用眼睛的余光看着班长,一边点头,一边伸舌头”。人们常说“言行一致”,人物语言若想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,必须与“行动”搞好配合。
人是活生生的,写在文章中的人也必须是活生生的。只要我们把生活中的人物的实际情况具体地写下来,而不是为了“写人”而写人,我们笔下的人物就一定会“活”起来。
作者:邢老师(558463)07-12-12 13:14回复此贴
回复内容:
百分·枣庄家教网 ©2003-2015